盐酸特拉唑嗪百科知识
【概述】[1][2]
盐酸特拉唑嗪( terazosin hydrochloridedihydrate ,商品名Hytrin,化学名1-( 4-氨基-6,7-二甲氧基-2-喹唑啉基) -4-[ (四氢-2-呋喃基)甲酰]哌嗪单盐酸盐二水合物,是美国Abbo tt 公司于1985年上市的一个突触后T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它通过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降低血压,松弛膀胱颈、前列腺囊而缓解前列腺肥大症状。1987年美国FDA批准其用于治疗高血压,1992年美国泌尿学会推荐其为治疗良性前列腺肥大的首选药物。盐酸特拉唑嗪为选择性的α1受体阻滞剂,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血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梗阻症状。特拉唑嗪具有一个手性中心,能以两种光学立体异构物的形式存在。由于人体中与药物发生作用的受体和酶的结构也是三维立体的,因此,不同的立体异构物在空中的排列方式不同就会与受体和酶产生不同的亲合力,从而产生不同的治疗活性和毒理学性质。美国专利US5212176 报道,盐酸特拉唑嗪消旋化合物两种完全拆分的旋光异构体对α1-受体的亲合性是相当的,而对α2-受体的亲和性左旋体是右旋体的8倍。因此,开发R(+)- 盐酸特拉唑嗪新药品具有下列优点:
①药品纯度更高,对α1-受体的选择性更小。
②毒副作用明显减小,不增加血中儿茶酚胺的水平,不增加心率和心收缩力。
【药理作用】[3]
盐酸特拉唑嗪为长效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是喹唑啉的衍生物。通过降低膀胱出口部位的平滑肌张力,而解除前列腺增生时由于平滑肌张力引起的排尿困难。盐酸特拉唑嗪具有降压作用,同时维持正常的心输出量。能改善血脂、血糖、血尿酸等物质代谢障碍及男性性功能障碍。
【药代动力学[4]
盐酸特拉唑嗪口服吸收好、服药后1小时血浆浓度达到峰值,其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94%,消除半衰期为12小时。盐酸特拉唑嗪药物原型自尿中排出约占口服剂量的10%,粪便中排出约占20%,代谢产物自尿中排出约40%,自粪便中排出约占60%,盐酸特拉唑嗪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与肾功能无关,食物对生物利用度无影响。
【适应症[3]
适用于高血压及充血性心衰等症的治疗。也可用于前列腺肥大。治疗轻度和中度良性前列腺增生引起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尿量小、急慢性尿失禁等刺激症状,同时对排尿踌躇、尿线断续、终末滴尿、尿线细而无力、排尿不尽感等有改善。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还可用于女性膀胱颈梗阻、结肠手术拔除导尿管前,能预防急性尿潴留的发生。
【规格】[3]
片剂:1mg;2mg;5mg。
【用法用量】[3]
口服:开始每日1次,每次1mg,逐渐增加至每日5mg,最高可至日40mg。根据血压调整剂量。
盐酸特拉唑嗪与其他降压药合用时,应减量,以每日5mg为宜。治疗前列腺肥大,每日5~10mg。
【不良反应】[4]
体虚无力,心悸,恶心,外周水肿,眩晕,嗜睡,鼻充血,鼻炎和视觉模糊、弱视。
【药物相互作用】[4]
临床试验中,合用盐酸特拉唑嗪和血管紧张素(ACE)制剂或利尿剂治疗的患者中报道眩晕或其他洪不良反应的比例高于使用盐酸特拉唑嗪治疗的全体者的比例。当盐酸特拉唑嗪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合用应当注意观察,以避免发生显著低血压。当E利尿剂或其他抗高血压药物中加入盐酸特拉唑嗪 时,正当减少剂量并在必要时重新制定剂量。已知盐酸特拉唑嗪与镇痛剂/抗炎药物、强心甙、降糖药、抗心律失常药物、抗焦虑药物/镇静药、抗细菌药、激素/甾体及治疗痛风 药物不会产生相互作用。有报告认为盐酸特拉唑嗪与磷酸二酯酶(PDE.5)抑制剂合用会发生低血压。
【注意事项】[3]
不良反应轻微而短暂,常见有头晕、头痛、乏力、嗜睡等,偶见周围水肿、恶心、心悸、视力模糊等。1%患者有首过反应,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较哌唑嗪发生率低。长期服用有轻微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总蛋白和白蛋白浓度下降。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4]
怀孕妇女禁用盐酸特拉唑嗪,哺乳期妇女使用盐酸特拉唑嗪时应停止授乳。
【制备】[1][5]
方法1:分别以四氢糠醇和藜芦醛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N -( 2-四氢糠酰)哌嗪( 4,收率33% )和2-氯-4-氨基-6,7-二甲氧基喹唑啉( 8,收率24% ) ,再由两者缩合后成盐得盐酸特拉唑嗪( 1),收率80%。
方法2:以无水哌嗪为起始原料,经酰化、还原、胺化、成盐等反应制得盐酸特拉唑嗪,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收率,适合工业化生产,反应过程如下:
【参考资料】
[1] 李锦华. 盐酸特拉唑嗪的合成[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1998, 29(4): 147-149.
[2] 万保坤.光学活性盐酸特拉唑嗪的制备方法 . CN200410033909.3 ,申请日2004-04-19
[3] 医师案头用药参考
[4] 盐酸特拉唑嗪片说明书
[5] 王立甫, 徐化平. 盐酸特拉唑嗪的合成工艺改进[J]. 齐鲁药事, 2007, 26(3): 17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