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作用及临床对策
硝普钠在体内与氧合血红蛋白反应生成高铁血红蛋白,释放氰化物阴离子。这些离子有三种代谢途径:1. 它们可能再次与高铁血红蛋白发生反应,形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并在红细胞中积累;2. 它们可能被运送到肝脏,与硫代硫酸盐和钴胺素发生反应,形成硫氰酸盐,并在肾脏中排泄;3. 它们可能与组织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抑制氧化磷酸化。
硝普钠对脑内皮细胞、肝细胞、神经细胞有毒性,能产生活性氧并诱导细胞凋亡。据估计,成年人可以解毒50毫克的硝普钠,但输入速度高于2微克/公斤/分钟可能导致有毒氰化物积累。
血清氰化物浓度与氰化物毒性密切相关,乳酸浓度升高可作为患者氰化物中毒的标记,它们可以用来支持诊断氰化物中毒。不幸的是,许多氰化物中毒的临床症状,如躁动、心烦意乱和窦性心动过速很难在手术中评估,从而导致误诊。
解毒剂
对硝普钠的代谢途径和氰化物毒性机制的了解,促使人们研究可能预防或逆转这一过程的药物。Reade等人发现硫代硫酸钠和羟钴胺素在逆转氰化物中毒方面有效,而且没有显著的副作用。这些药物通过增加血清中通常存在的硫代硫酸盐或羟钴胺底物来缓冲不断升高的氰化物浓度,减少其与线粒体细胞色素的反应。硫代硫酸盐解毒剂依赖于硫氰酸酶催化氰化物转化为毒性较小的硫氰酸盐。然而,由于这种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和红细胞中,像大脑和心脏这样的重要组织仍然不受保护。羟钴胺类疗法的原理是结合和捕获氰化物阴离子,如氰钴胺素,它会随尿液排出,但临床结果不一。目前,只有硫代硫酸钠和亚硝酸钠的混合物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氰化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