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 | ||||
标 识 |
中文名: | 沥青 | ||
英文名: | Bitumen;Asphalt | |||
分子式: | 分子量: | 0 | ||
结构式: | ||||
CAS号: | 8052-42-4 | RTECS号: | ||
HS编码: | UN编号: | 1999 | ||
危险货物编号: | IMDG规则页码: | 3282 | ||
理 |
外观与性状: | 黑色液体,半固体或固体。 | ||
主要用途: | 用于涂料、塑料、橡胶等工业以及铺筑路面等。 | |||
熔点: | 沸点: | <470 | ||
相对密度(水=1): | 1.15-1.25 | 相对密度(空气=1): | ||
饱和蒸汽压(kPa): | 溶解性: | 不溶于水,不溶于丙酮、乙醚、稀乙醇等,溶于四氯化碳等。 | ||
临界温度(℃): | 临界压力(MPa): | 最大爆炸压力(100kPa):6.1 | ||
燃烧热(kj/mol): | 最小引燃能量(mJ):20 | |||
燃 烧 爆 炸 危 险 性 |
避免接触的条件: | |||
燃烧性: | 可燃 | 建规火险分级: | ||
闪点(℃): | 204.4 | 自燃温度(℃): | 引燃温度(℃):485 | |
爆炸下限(V%): | 30(g/m3) | 爆炸上限(V%): | 无资料 | |
危险特性: | 遇高热、明火能燃烧。燃烧分解时放出腐蚀性、刺激性的黑色烟雾。 | |||
燃烧(分解)产物: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成分未知的黑色烟雾。 | 稳定性: | 稳定 | |
禁忌物: | 强氧化剂。 | 聚合危害: | 不能出现 | |
灭火方法: |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 |||
包 装 储 运 |
危险性类别: |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 ||
包装类别: | ||||
储运注意事项: |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 |||
毒 性 危 害 |
接触限值: | 中国MAC:未制订标准前苏联MAC:未制订标准美国TLV—TWA:未制订标准美国TLV—STEL:未制订标准 | ||
侵入途径: |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 |||
毒性: | 具有刺激性,致癌性。 | |||
健康危害: | 沥青及其烟气对皮肤粘膜具有刺激性,有光毒作用和致肿瘤作用。我国三种主要沥青的毒性:煤焦沥青>页岩沥青>石油沥青,前二者有致癌性。接触沥青的主要皮肤损害有:光毒性皮炎,皮损限于面、颈部等暴露部分;黑变病,皮损常对称分布于暴露部位;呈片状,呈褐、深褐、褐黑色;职业性痤疮;疣状赘生物及事故引起的热烧伤。此外,尚有头昏、头胀,头痛、胸闷、乏力、恶心、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和眼、鼻、咽部的刺激症状。 | |||
急 |
皮肤接触: | 脱去污染的衣着,脱离现场。就医。避免阳光照射。 | ||
眼睛接触: | 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 |||
吸入: |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 |||
食入: | 误服者给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 |||
防 |
工程控制: | 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 ||
呼吸系统防护: | 高浓度环境中,佩带防毒口罩。 | |||
眼睛防护: |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 |||
防护服: | 穿工作服。 | |||
手防护: | 戴防护手套。 | |||
其他: | 工作后,淋浴更衣。 | |||
泄漏处置: | 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
沥青安全技术说明书
非售品
CAS:8052-42-4
分子式:
分子量: